中国古动物馆

它是一座系统介绍脊椎动物起源和系统发育的国家级博物馆,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动物博物馆。

博物馆 特色游
  • 联系方式:

    010- 88369210
  • 最佳游览时间:

    全年
  • 推荐游览时长:

    4小时
  • 门票价格:

    成人20元;1.2米以上儿童、学生、老人、军人10元;残疾人、1.2米以下儿童免票。3D电影每人10元。
    成人20元;1.2米以上儿童、学生、老人、军人10元;残疾人、1.2米以下儿童免票。3D电影每人10元。

景区介绍

中国古动物馆

中国古动物馆(英文简称PMC)位于西直门外大街,属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创建的,中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动物博物馆。它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1995年12月,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中国古动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中国古动物馆基本陈列由“恐龙世界(电子机械模拟)”、“古鱼类馆”、“古爬行动物馆”、“哺乳动物馆”等四部分组成,通过实物和其它展示手段,向观众系统地介绍了史前脊椎动物的起源及其进化历史,展示中国在各个时期沉积的海陆相地层中保存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及在这一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从鱼形的原始无颔类到硬骨鱼类和软骨类,从两栖类到爬行动物类,从空前繁盛的恐龙王国到哺乳动物开始统治世界,直至古猿进化为智人,形形色色的化石轮流登场,清晰地勾勒出脊椎动物发展的脉络。 按照生物的演化序列,中国古动物馆分为两馆(古脊椎动物馆和树华古人类馆)、四个展厅(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

更多
中国古动物馆

中国古动物馆(英文简称PMC)位于西直门外大街,属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创建的,中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动物博物馆。它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1995年12月,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中国古动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中国古动物馆基本陈列由“恐龙世界(电子机械模拟)”、“古鱼类馆”、“古爬行动物馆”、“哺乳动物馆”等四部分组成,通过实物和其它展示手段,向观众系统地介绍了史前脊椎动物的起源及其进化历史,展示中国在各个时期沉积的海陆相地层中保存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及在这一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从鱼形的原始无颔类到硬骨鱼类和软骨类,从两栖类到爬行动物类,从空前繁盛的恐龙王国到哺乳动物开始统治世界,直至古猿进化为智人,形形色色的化石轮流登场,清晰地勾勒出脊椎动物发展的脉络。 按照生物的演化序列,中国古动物馆分为两馆(古脊椎动物馆和树华古人类馆)、四个展厅(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古哺乳动物展厅、古人类与旧石器展厅),并包括东厅、贵宾厅等特展厅。依托研究所近百年收藏的20余万件标本,展出了从中精选的有代表性的藏品近千件。展品之精美、种类之齐全,堪称亚洲第一、中国之最。这里陈列着自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至距今1万年前的地层中产出的史前各门类古生物化石和旧石器标本及模型,包括无颌类和有颌类鱼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及旧石器等,全面展现了史前动物和古人类的自然遗存及其生命演化的宏伟历程。 中国古动物馆展出的珍贵展品中包括来自非洲的特殊礼物 “活化石”拉蒂迈鱼、亚洲最大的恐龙马门溪龙、被称为“中国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被编入我国小学课本的古动物黄河象的骨架,以及神秘的“北京猿人”头盖骨丢失前复制的仿真模型等。最近馆内又增添了长有羽毛的恐龙、世界最早具有角质喙的古鸟类、世界首枚翼龙胚胎、中生代能吃恐龙的哺乳动物等在世界上引起轰动的珍稀标本。通过我们丰富的展品和故事,以及集科学性、互动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多种多媒体电子游戏设备,观众可以在游乐的同时全面、系统地了解史前生命演化的知识。 中国古动物馆创办的“小达尔文俱乐部”,定期组织专家科普讲座、野外考察、化石发掘、筛选和修理,以及模型制作等科普教学活动,是中小学生古生物爱好者的课外学堂。

古脊椎动物馆

脊椎动物演化的第一次革命,是脊椎的出现。由于有了脊椎的支撑,动物们更加坚强 和灵活,适应性也更强,为以后数亿年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5亿多年前,最早的脊椎动物——无颌类诞生在寒武纪的海洋中。蔚蓝色的海洋不仅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也见证了这次生物进化史中的重大事件。4亿多年前,“颌”的出现把鱼类推上了历史的舞台,古生代的海洋便成为鱼的世界。接着是脊椎动物征服大陆环境的尝试,最早的四足动物——两栖类也因此而产生。在距今4亿~3亿年前,爬行动物产下了第一枚“羊膜卵”,标志着它们对陆地生活更加适应了。中生代登场的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都是爬行动物的后代,其中鸟类还与恐龙结下了数不清的恩恩怨怨。
古脊椎动物馆展出的是我国从事古脊椎动物学研究的几代科学家半个多世纪以来调查采集到的各门类脊椎动物化石中的精品。

鱼和两栖动物展厅

古鱼类
从地球上的第一条鱼发展到目前脊椎动物中最繁盛的类群,与恐龙等爬行动物大起大落的发展史相比较,鱼类的演化看起来是那样的漫长而又波澜不惊。其实,这个过程中隐含着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中两次重大的革命:颌的出现与登陆的发生。古生代海洋中笨重的游泳者里发展出了两个大的分支,一个进一步适应于水中的生活,并最后进化为今天的各种鱼类,成为地球水域的彻底征服者;另一个则离开了水域,向生活环境更多样化,更富于挑战的陆地发展,成为今天的四足动物(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在古鱼类化石展区中,观众可以见到各地质时期,各个演化阶段的鱼化石,包括带盔披甲的无颌类、原始的盾皮鱼类、高等鱼类化石等。被称为活化石的拉蒂迈鱼也在本馆内展出,这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拉蒂迈鱼。
古两栖类
在大约3亿6千万年前,地壳变动,海陆变迁,一群勇敢的鱼——总鳍鱼类率先爬上了陆地。它们学会了用肺呼吸,鳍也变成了强壮的四肢,并更名换姓改称“两栖”,完成了脊椎动物由水登陆的一次重大的飞跃。这个“登陆”的过程对它们来说只是一小步,但对于生命的演化来说却是一大步。从此陆地上热闹起来了,四条腿的动物们有的爬行,有的奔跑,有的还生出羽翼飞上了天空。这一切都是源自“两栖”的发生。
两栖类展区展出的是我国发现的2亿多年前(二叠纪)至1千多万年前(新生代的中新世)的两栖类化石。由于两栖动物的软骨较多,且它们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死亡后尸体很快腐烂,很难保存为完整化石,因此本馆内展出的标本都是两栖动物化石中的珍品。

爬行动物和鸟类展厅

古爬行动物
三亿多年前,两栖类中的有志者,一类迷齿两栖动物,为了更好地征服广袤的大陆,终于产下了“羊膜卵”。它们也因此摇身一变成为爬行动物。这是生命演化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到了中生代,爬行动物终于统治了世界:天空翱翔着翼展达16米的翼龙,海中隐藏着重达150吨的蛇颈龙,陆地上则游荡着成群结队大小悬殊的各类恐龙。然而白垩纪末它们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尽管如此,今天的地球上仍然存在一个千奇百怪且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大家族。
古爬行动物展区中,展出了各类爬行动物化石,有我国发现的最大的淡水龟化石——南雄龟、古老的鳄鱼化石、被称为中生代的海怪的海生爬行动物、中生代的空中霸主——翼龙、中生代的霸主——恐龙、哺乳动物的祖先——似哺乳爬行动物。
古鸟类
鸟类是脊椎动物向空中发展并取得最大成功的一支。自从1861年德国发现的第一块始祖鸟标本公诸于世之后,鸟类的起源就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极大关注。但是由于在以后一百多年中鸟的化石发现很少,因而对鸟化石的研究一直没有多大的进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块鸟化石在甘肃发现,之后又陆续在我国辽宁朝阳等地发现了世界上最完整的鸟类化石,我国鸟化石研究工作有了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拥有早期鸟类化石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研究早期鸟类起源和演化的中心。
本馆古鸟类展区中展出了各地质时期的各种鸟类化石,其中包括世界上已知最早有喙的鸟、除始祖鸟以外最著名的化石鸟类——孔子鸟等著名的古鸟类化石。

景区图片 更多
最新动态
网友推荐 更多
地址: 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2号(北京动物园向西300米路南;北京天文馆西50米)

关于北京旅游网/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