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南城角角楼文物保管所

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俯视着乘火车进出北京的旅客,形成象征北京的明显标志,它即是建在北京明、清城垣东南角上的角楼。

博物馆 特色游
  • 联系方式:

    010-6522 6008
  • 最佳游览时间:

    全年
  • 推荐游览时长:

    全天
  • 门票价格:

    门票价格:10元 学生半价;持有北京老年证的免费 门票价格:10元 学生半价;持有北京老年证的免费

景区介绍

北京市东南城角角楼文物保管所

在建国门南大街和崇文门东大街相交处的内侧,北京火车站东南残留的一段城墙上,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俯视着乘火车进出北京的旅客,形成象征北京的明显标志,它即是建在北京明、清城垣东南角上的角楼。 现存角楼建成于明代正统四年(1439年),因明城垣承元之旧,明太宗朱棣营建北京宫殿,对城垣也作了较大的改动。永乐十七年(1419年)将城垣南墙南移,自今之东西长安街一线展至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一线,城垣虽作了改葺,但“月城、楼铺之制多未备”,因而至正统元年复命修筑京师九门城楼,次年正月施工。据明《英宗实录》 :“(正统)四年四月丙午,修造京师门楼、城壕、桥闸完。……城四隅立角楼。”这是明代北京城垣有角楼的明确记载,也是它的创始年代。 此后角楼历代均有修缮。清代乾隆年间对各城楼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或重修,角楼当也不会例外。民国年间也曾予以修缮,将内部大木结构的彩绘,漆成满堂红,就是此时改变的。 东南城角楼是中国现存最大最早的城垣角楼,为明、清两代北京内城东南转角处的箭楼,简称角楼,是当时北京内城东南角城防建筑。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 年)十月,距今已有500

更多
北京市东南城角角楼文物保管所

在建国门南大街和崇文门东大街相交处的内侧,北京火车站东南残留的一段城墙上,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俯视着乘火车进出北京的旅客,形成象征北京的明显标志,它即是建在北京明、清城垣东南角上的角楼。 现存角楼建成于明代正统四年(1439年),因明城垣承元之旧,明太宗朱棣营建北京宫殿,对城垣也作了较大的改动。永乐十七年(1419年)将城垣南墙南移,自今之东西长安街一线展至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一线,城垣虽作了改葺,但“月城、楼铺之制多未备”,因而至正统元年复命修筑京师九门城楼,次年正月施工。据明《英宗实录》 :“(正统)四年四月丙午,修造京师门楼、城壕、桥闸完。……城四隅立角楼。”这是明代北京城垣有角楼的明确记载,也是它的创始年代。 此后角楼历代均有修缮。清代乾隆年间对各城楼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或重修,角楼当也不会例外。民国年间也曾予以修缮,将内部大木结构的彩绘,漆成满堂红,就是此时改变的。 东南城角楼是中国现存最大最早的城垣角楼,为明、清两代北京内城东南转角处的箭楼,简称角楼,是当时北京内城东南角城防建筑。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 年)十月,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明清两代多次修缮。民国以后,东南角楼已不再设防。1935年维修时,部分构件有改动,但基本保留了明代结构。 1980年政府在此设立文物保管所。1981年对东南角楼进行落架大修。

东南角楼

东南角楼位于北京市建国门南大街和崇文门东大街相交处的内侧,北京站东南残留的一段城墙末端。现存角楼建成于明正统四年(1439),此后历代均有修缮。
角楼系全国现存最大最早的城垣角楼。它高大巍峨、深沉凝重,是古老北京城的象征。历经百年的风霜,注视着今日北京城的变化。
北京城东南角楼为明、清两代北京内城东南转角处的箭楼,简称角楼。原北京有内外城之分,内城建筑较早,为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的。据明《英宗实录》:“(正统)四年四月丙午,修造京师门楼、城壕、桥闸完。......城四隅立角楼。”角楼始建于明正统元年十月(1436年),4年竣工,距今已有 500余年历史。
民国以后,东南角楼已不再设防。北洋政府于1915年修建京师环城铁路,拆断了东南角楼附近的城墙和敌台。至今,角楼城墙西侧还遗存着券洞,这是环城铁路的唯一遗物。1935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修缮。在1981年进行大修时,发现带有“嘉靖”、“隆庆”等年号的砖。带有 “乾隆”年号的琉璃瓦件和民国时期的瓦件。同时从东侧墙体内发现了两颗炮弹残体,并在二层挑檐檩上发现大量铁沙枪弹,它们记载了“庚子之变”外国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历史。
为了保护这座独特的古代建筑,1979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国家文物局拨款进行了落架大修,同市文物局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构造

北京城东南角楼角楼建于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台高12米,底边长39.45米,上边长15米,楼高17米,通高29米。楼沿城台外缘转角建起,平面呈曲尺表,四面砖垣,重檐歇山顶,两条大脊于转角处相交成十字,灰筒瓦绿剪边,绿琉璃列脊饰兽头。楼体外侧向东、向南西两阔面和向西、向北两侧面,均辟箭窗,亦称射孔。计:上檐下一排,下檐下三排,阔面每排14孔,侧面每排4孔,共144孔。楼体内侧(背面)随主楼各出抱厦,亦相边成转角房,辟二门,一西向、一北向。门上设直棂窗。楼内立金柱20棵,支撑梁架,设射孔,铺设楼板三层。整座楼的建筑面积有701.3平方米。
金柱由楔形木包镶八棱形木心拼接而成(又叫拼帮),柱底径70厘米,顶径45~50厘米,金柱上承三层架梁,形成角楼主体框架。外金柱一侧沿箭窗由承重枋隔为三层,承重枋之间有楞木连接,上铺楼板,站在楼板上可以从箭窗向外投射。1949年后北京城墙逐步拆除,东南城角墙段亦因1958年扩建北京火车站,只保留了角楼城台和迤西近百米的一段城墙,这段城墙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段。
城墙底宽25.5米,顶宽16.7米,高12米,两侧各收分4.4米。墙体内为夯土心,外以砖石包砌,墙上用城砖墁顶,墙外一侧有垛口。东南城角楼城墙西端,有一砖砌券洞,是1915年北洋政府为修环城铁路凿穿城墙砌筑的,洞宽9.18米、高8米、进深6米,券洞北侧还保存了一段30多米的隔离墙,并附有上城马道。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下,13日于城东防线发起进攻,军民奋起抵抗,经两天两夜激战,东便门、广渠门、朝阳门相继被攻陷。角楼背面东侧城砖上至今留有当年沙俄、美国侵略军刻下的字迹。现区文物保管所保管有八国联军炮轰东南角楼留下的两颗炮弹残体和一百多颗铅弹丸 。

历史渊源

在建国门南大街和崇文门东大街相交处的内侧,北京火车站东南残留的一段城墙上,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俯视着乘火车进出北京的旅客,形成象征北京的明显标志,它即是建在北京明、清城垣东南角上的角楼。
现存角楼建成于明代正统四年(1439年),因明城垣承元之旧,明太宗朱棣营建北京宫殿,对城垣也作了较大的改动。永乐十七年(1419年)将城垣南墙南移,自今之东西长安街一线展至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一线,城垣虽作了改葺,但“月城、楼铺之制多未备”,因而至正统元年复命修筑京师九门城楼,次年正月施工。据明《英宗实录》 :“(正统)四年四月丙午,修造京师门楼、城壕、桥闸完。……城四隅立角楼。”这是明代北京城垣有角楼的明确记载,也是它的创始年代。
此后角楼历代均有修缮。清代乾隆年间对各城楼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或重修,角楼当也不会例外。民国年间也曾予以修缮,将内部大木结构的彩绘,漆成满堂红,就是此时改变的。

景区图片
最新动态
网友推荐 更多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东大街东便门外东南城角楼

关于北京旅游网/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