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苏庄

上苏庄,位于蔚县宋家庄镇东南山脚下。

特色游
  • 最佳游览时间:

    四季皆可

景区介绍

上苏庄

上苏庄堡位于宋家庄镇东南山脚之下,现有600多户,是蔚县城南地区最为古老,且民风淳朴、民俗独特的一个村堡。村子不大,可看可玩的内容却很多,村容村貌极具原生态画面感。 拥有400多年建村历史的上苏庄,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地道的民俗传统,比如:除夕午夜祭冰灾、正月初八拜人子、家家户户竖灯杆、春节两次贴春联、元宵三天拜灯山、二月二吃面茶等风俗。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上苏庄堡都热闹非凡,因为一年一度的上苏庄拜灯山的民俗社火活动正在热火朝天的上演着。这一活动历代相传,延续至今大约已有400多年,是蔚县正月期间古老而独特的社火景观。上苏庄的独特村貌和人文氛围,吸引了许影视从业者的目光,电视剧《敌后武工队》、《亮剑》、《飞》、《狼毒花》等都在这里拍摄了大量镜头,使它走上荧屏,更为人们所熟知。

庙宇


旧时代庙宇文化虽然是泛神论的产物,但它又是地方文化繁荣的见证,也是这个地方民风民谷的缩影。且不谈发明这些神鬼殿堂者最初的用心何在,但由那些庙宇引发出的一个个弃恶扬善、赐福添禄的神话和传说,倒是影响了一代代上苏庄村民,为该村淳朴民风的形成起到了“善劝”引民的作用。
在上苏庄众多庙宇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三义庙。一般的村堡北端建造的都是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庙门的楹联是:宝剑辉煌驱逐千邪归海外,旌旗闪烁招来百福赐人间。借此祈求平安。而上苏庄堡墙北端建造的却是三义庙,供奉齐备、关羽、张飞。庙门的楹联是:三人三姓三结义,一君一臣一圣人。这又是祈求什么呢?有人说:相传,齐备是压火水星,三义庙是为了与堡墙南端祭火神用的灯山楼遥相呼应,取水火平衡之寓意而建造的,但从建堡时张、田、柳、孟、王等姓氏人家都能在这里扎根生活来看,三义庙的建造,最大的寓意在于一个“义”字。人们祈求的是刘、关、张那种同生死、共患难的侠风义骨能在上苏庄村发扬光大。

上苏庄名

据有关专家考察,远在新石器时代上苏庄村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后根据村民建房挖窖时出土的石磨、灶台、盆碗、钱币等物进一步证实,北魏时期上苏庄村已经是蔚县境内一个人丁兴旺、生活富庶的村庄了。但是之前村址不在现在的庄堡之上,而在村西的西洼之处,村名也不叫上苏庄,则叫“底村”。那时候的“底村”,在东南山峦草本茂密、鸟兽成群的原始森林的掩映下,仰承北口峪和水峪两大峪口的两股山泉溪流的滋润,人们每年都能丰衣足食,乐享太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草木疏了,山泉浑了。山洪的屡屡爆发,时时威胁着“底村”从们的居住安全。于是,他们请来风水先生在村东高处选了新的村址,于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建起庄堡,取名“上苏庄”,“上”与原来的“底”相对,取“上走”之意,“苏”取万物复苏之意,希望新的庄堡能为全村人再造辉煌。
上苏庄的建立,至今已有450多年,堡墙、堡门和堡内建筑大部分保存完好,俯视上苏庄古堡其形状恰似打击乐器的镛锣模样(用木框做架,界成若干方格,方格内挂有小铜锣)。东西南北交错的街道是镛锣的框架,一幢幢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好象一只只镛锣挂于框架之上。所能,上苏庄堡也叫“镛锣堡”。堡内明代四合院建有44所,清代四合院建有22所。这些四合院除了都有明清两代民居建筑风格处,独特的是每个四合院又有所不同,各具特色:有的是连环院,有的是里外院,有的设有过厅,有的建有前廊,有的青砖灰瓦朴实无华,有的雕梁画栋雄宏豪大……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赵家院落的二门内还建有“仪门”(迎接贵宾的门,平时不开,来人绕行两边。女眷更不能从此门经过)。这在明清时代普通居民建筑中是很少见的设置,很有保护价值。虽然历经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上苏庄古堡中这些“镛锣”般布局的四合院大部分还保存较好,而今仍有人家在里面安居生息。

响堂街


大概是受“底村”时水患的启迪,上苏庄堡内的地形东高西低,落差很大,条条街巷又用山石铺就,泄洪十分方便。无论是大雨小雨只要一落地,很快僦顺势流出堡外。每逢雨天,街巷中的流水通过一块块山石铺就的台阶式路面,总会发出哗哗啦啦悦耳动听的响声。因此,人们又反上苏庄堡内街道叫作“响堂街”。“响堂”是这一带百姓对演奏音乐的厅堂的方言俗称。也就是说,雨天落下的流水在上苏庄堡内街道上有声有色的流淌,宛如是在演奏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故曰“响堂街”。

景区图片
最新动态
网友推荐 更多
地址: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宋家庄镇东南山脚下

关于北京旅游网/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